“通信传输线在我们看来像生命线一样重要。”5月13日上午8点,四川电信政企客户部的客户经理任先生在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准时回到四川电信大楼开始工作。
回想起12日那天下午地震时从10楼冲下去的场景,他至今仍心有余悸,然而,为了保障“通信生命线”的畅通,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到至今受余震威胁的电信大楼。
“不仅是我,我的同事们都主动回来上班了,我们必须重点保障政府部门、电力、医疗卫生的通信。” 任先生说,“在灾难发生后,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转移到了临时办公区.。”
“生命线”不能断
据了解,受地震影响,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有3个交换机发生拥塞,有4400多个基站因断电、传输中断等原因退出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在四川汶川的G、C两网也全部中断,相关人员也失去了联系;在四川阿坝地区,中国联通的G、C两网大约有200个基站出现瘫痪。在甘肃甘南地区,有4个县通信中断;在陕西省,靠近四川地区的大约500个基站也出现了中断。另外,从西安至成都的2条长途光缆中有1条中断。
同样,中国电信在当地的网络也受到影响,阿坝州的汶门、理县、黑水和茂县本地通信全阻。
据任先生介绍,当时部分地区固话虽然没有中断,但几乎所有人都跑到室外躲避,这个时候,中国电信的小灵通,成了大家保持和外界通信的主力军。
中国电信小灵通网络建设之初就考虑了多条迂回电路而确保通信的畅通,同时具有较强地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地震对公司固话、小灵通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及时、积极抢修,半个小时内就恢复通信,固话、小灵通在高负荷运转情况下,通信正常。
然而,对于暴增的通话需求,仅存的网络难以应付。
据了解,在短时间内四川省内移动通讯的呼叫次数超过了平常的16-17倍,话务量是平时的5-6倍,这种话务量在全球都属罕见。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在一定时间内通讯受阻。而且,让任飞揪心的是,灾难发生后,一些受灾严重地区的客户使用任何通信方式时都联系不上。
“地震发生后,恢复通信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准确的信息决定了精准的指挥。”应急系统专家文卫东解释说,地震发生后,道路不通、通信受阻,如果不能掌握准确的受灾信息,决策者就很难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
H3C政府系统部技术总监高明军认为,通信畅通是协同各部门的应急指挥平台有效运转的保障,而建立跨部门的融合指挥系统是提高救援效率的关键。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也同样把通信看作是抢险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认为早一分钟联系到受灾地区,灾民就多一分获救的希望。
吹响抢救“集结号”
“第一是要救人,第二就是要通道路、通通信。”灾难发生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迅即赶赴灾区,他在第一线部署救灾工作时强调,通信对于看开救援的有着重要的关键作用。
为抢救通信生命线,地震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即紧急召集了四大电信运营商,了解受灾情况,并要求运营商各分公司派出应急通信车,赶往汶川等受灾地区。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时间就紧急协调调集35台应急通信车、453部海事卫星电话、60多台移动油机等应急装备紧急运往灾区;公安部也调集了10部海事卫星电话送往地震灾区。
各运营商更是全面动员。各运营商都是在第一时间内从全国各地调集资源、设备和应急通讯车,运往灾区。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赶往都江堰,中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中国卫通集团总经理芮晓武等运营商高管更是神速奔赴一线,亲自指挥督战。
灾区的电信工作人员在危难时刻也没有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据四川电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导致四川电信都江堰公司和彭州分公司受损较严重,在震后2个小时内,公司立即组织300余名技术人员到现场待命,各区(市)县电信分公司同时共组织500余人及时为当地政府、公安开通应急电话,保障抢险通信畅通。
此外,四川机动通信局还调出2辆应急通信车开赴灾区,并调配了至少5部海事卫星电话,用于应急指挥;同时四川省长途传输局派出4个抢险队,携带救灾物资奔赴灾区;另外,阿坝州分公司也已组织10个抢险队,进行紧急抢险。尤其让人感动的是,8名汶川县的电信工作人员,刚刚从地震劫后余生,就冒着余震和随时会发生滑坡的危险,为修复光缆爬行在陡峭的山岩间。
与此同时,各大通信设备厂商作为运营商坚强的技术后盾,也纷纷派遣相关工作人员赶赴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配合运营商,抢救通信线路。12日下午,中兴通讯就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向灾区输送移动基站、传输设备等通信设施,并派保障人员赶赴灾区配合运营商恢复通信。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帮助运营商整修机房、调整电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余震对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影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各分公司已安排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进行24小时值守,对突发通信事件给予快速响应和支持。
爱立信的工程师行动更为快速,在地震发生后不到3小时,他们即已赶到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网管中心,与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通宵值守。5月13日凌晨4点,爱立信派出工程师与移动公司人员一起乘坐紧急通信车奔赴震中汶川县。上午10点,又有十数名工程师被派往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帮助当地抢修移动通信设备。并且,在第一批通信设备到达灾区后,爱立信正在调集成都当地备件库、及位于重庆和南京爱立信设备生产基地的相关通信设备。
同样在12日当晚赶赴一线的还有APC-MGE驻成都办事处的2名工程师,在余震不断的夜里,他们在移动机房检修移位的不间断电源和数据线,直到13日上午,APC-MGE总部增派维修工程师到成都,他们也没去休息,而是协助同事与其他企事业数据中心联系,检查其电源障碍,力争保障灾区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的电力维护。
卫星 遥感显神通
“以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估计在一段时间内,与重灾区的通信基本要靠卫星电话了。”万国数据公司副总裁、首席灾备专家汪琪认为,在救灾初期卫星在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汪琪认为,在灾难发生后一些地区的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得意迅速恢复,得益于完备的预案和成功的容灾手段,然而,针对此次汶川地震这样大规模的灾难的困难,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此次地震灾害,造成了电力、网络等基础环境的丧失,工作人员也大量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系统完好,也很难恢复。”
确实如汪琪所说,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受灾最重的汶川、茂县、北川等地一度集体“失踪”,通信的中断,加之大山拦路,地震最强烈的地区成了“盲区”。
13日,四川阿坝州政府秘书长、州应急办主任何飚终于首先向外界传达了汶川等地的消息。据何飚称,他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与汶川取得了联系,同时,何飚还表示,他通过电台与理县、茂县也取得了联系。
尽管信号不稳定,打通一次电话不容易。但通过设在汶川县政府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何飚还是获悉了汶川当地灾情的宝贵信息。这为快速展开汶川的救灾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截至记者发稿,救援先头部队已抵达汶川、茂县等“盲区”。然而,汶川等地的乡镇依然是难以联系。
为尽早获取灾区信息,中国卫通已有180部卫星电话已交付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另170部卫星电话按四川省政府要求已交付省公安厅。另据报道,卫通正在积极和国家有关部门联系大量进口卫星电话。
卫星不仅在通信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卫星遥感更是大显神通。
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对外的通信和交通都被中断,连日的暴雨更是为救援工作雪上加霜。救援人员无法获知信息,因此,采用卫星遥感和航空拍摄非常重要,它们能让救援人员获取受灾地区的宏观信息,以便合理制定救灾方案,找到最便捷的救援路径。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李加洪处长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紧急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相关人员此时正在灾区忘我地工作。” 据悉,“北京一号”小卫星能掌握灾区最新影像信息。
除了卫星,航空遥感飞机也时刻待命,根据国家减灾委要求随时奔赴灾区。同时为灾区提供遥感技术支持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所)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记者拨打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赵忠明的手机时,始终被转接到秘书台,后据遥感所知情人员透露,赵忠明目前正担任“抗震救灾技术小组”的组长,任务紧急而繁重,遥感所还成立了以顾行发所长任组长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将负责无人机数据获取、飞艇数据获取、雷达数据处理、地面解译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灾情信息咨服务和决策依据。
5月14日上午,遥感所和地理所首批科研人员携带三架无人飞机,赴汶川灾区,对不易到达的地区进行超低空遥感点数据获取工作,以验证其他数据解译效果、提高解译精度。
汶川地震后又遭遇暴雨,给卫星数据的获取带来困难。仔细考察完汶川的天气和地形地势后,专家组确定飞行将采用云下作业,绝对航高将在1000米以下,相对航高500~800米,每架次空中飞行拍摄作业时间为4小时,具体飞行多少架次将视当地气象情况确定。
据遥感所专家解释:“无人机获取的图像将在当地由专家现场解译,为救援人员提供受灾地区,特别是难以进入的里县、茂县的影像信息,以便合理制定救援方案,找到最便捷的救援路径。”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经过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不但能获得实时的二维平面信息,又能得到三维空间信息等。遥感技术能迅速及时地获取大量准确客观的地理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实时性以及准确性上,传统方法是无法比拟的。遥感技术客观地记录了地表地物的电磁波辐射(反射和发射)特征,客观实时地反映出地表景观的实况。
卫星影像与航拍的数据加以整合,就能为救援、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全面掌握震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情,做好公路、铁路、桥涵、水库、大坝、电厂等重要设施和居民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保证人民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安全。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占普网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