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5月18日18时,四川省已确认58例气性坏疽病体。
5月20日,因防疫、防震与防汛形势的需要,北川县城包括老城区和新城区的救援被迫中断,所有人员撤离县城,全城自地震发生后,首次戒严“封城”。
手机直报:
抢修“最后一公里”
8级地震将汶川大地夷为平地,也摧毁了各县的防疫站、网络设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原本从乡镇到中央一路贯通的疫情直报系统,被切断了最根本的疫情来源。
卫生防疫刻不容缓。随着四川气温的升高,遇难者遗体开始腐烂,再加上水源被破坏,呼吸性、肠道性等传染病,甚至狂犬病都有可能滋生。如何将疫情或隐患病症快速准确地上报到防震指挥中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防患于未然?CDC做出了大胆的决定: 将手机作为信息直报系统的新载体。CDC利用社会捐赠的400台手机进行了专用功能的改造,紧急开发了基于手机报告方式的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在网络直报系统恢复前,手机报告系统能够实现灾后应急状况下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从5月14日开始研发,CDC仅用5天就完成了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的测试及使用手册的编写工作。CDC官方网站显示出了工作的最新进展: 5月20日下午,CDC召开抗震救灾小组例会,对即将开展的培训和布点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保证在5月22日完成第一批疫情信息的初步上报工作。
20日下午4时,CDC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技术指导工作组共7人飞赴成都。工作组将制定培训方案,首先在有条件的地区部署应用,根据灾后通讯和医疗机构的恢复情况,逐步扩大应用覆盖面,力争在10天内恢复1000万人的疫情监测工作。
网络直报:
为生命赢得时间
其实,CDC的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信息系统,它是2004年建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手机上的衍生,是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的一部分。
而网络直报系统则是2003年SARS时期,付出惨痛代价后得到的宝贵财富。
2003年4月,在SARS最严重的时候,当时的副总理吴仪来CDC信息中心视察。她问了时任信息中心主任金水高一句话: “一个月报告一次对于决策有什么意义?”
“吴仪副总理确实把我问住了。后来,卫生部很快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金水高说。
2004年1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成。系统覆盖了全国97%的县级及以上医院、50%的乡镇卫生院。各级医院可实时通过网络填写卡片,直接向CDC报告当日的传染病病例,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CDC的中心数据库里。
现在,全国每分钟会有3张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直报,每日平均产生1.5万多个监测病例的个案信息,数据中心除出具日分析报告外,还将对各类传染病进行汇总,出具《全国传染病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监测专题报告》。
“网络直报系统为手机疫情报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为灾区防疫应急反应提供快速通道。”金水高说。
在常规的网络直报体系中,乡镇医院通过电话方式向县级医院报告,县级医院则通过信息系统向CDC直接报送。而在灾区,系统被毁的医院、灾民安置点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向CDC或者防震指挥中心的疫情直报。这种由手机、计算机等载体支撑的直报系统,将在同死神的赛跑中,为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
报送体系亟待出台
地震发生后,人们发现,救援行动展开的同时,已有多位卫生防疫人员在现场进行消毒、灭菌。截至5月19日零时,四川省已组织卫生防疫人员1380人在各灾区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处理遗体7897具,处理动物尸体3.8万只,处理粪坑27860个,消除蚊蝇孳生地49419处,开展消杀灭面积3622万平方米。
“救援与防疫同时进行,灾难一发生就密切关注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此次卫生防疫比2003年的SARS上了一个台阶,意识的提高也为疫情直报打下了基础。”金水高欣慰地说。
然而,令金水高担忧的是,疫情直报系统建立起来后,如何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地运转?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报送体系亟待出台。
目前正处于抗灾防疫的关键阶段,传统的传染病直报体系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起灾民安置点、县市医院、防震指挥中心等多级应急响应机制。灾民安置点、灾难现场是疫情发生的“重灾区”,需派驻专门的信息报送员,各医院也需要有专人负责每日报送。然而,基层报送怎么划分、报送什么样的隐患症状?指挥中心如何响应?国家各部门又如何配合?在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开展培训的同时,疫情报送体系规范也应该加紧制定。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占普网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