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很久,我们感受不到幸福。一切都极大丰富的时代,幸福却如此短缺。但小娟开始提供了,歌声中充满了幸福感。体会着幸福的同时,我也体会着危险。
小娟的唱不叫唱,该叫抚摸。唱这个词太粗声大气。小娟小心翼翼地、细声细气地轻触着那些声音,生怕碰坏什么,生怕弄疼谁。用这种方法她唱了第一张《如风往事》,现在又唱了第二张,《细说往事》。
在小娟的抚摸下,《我俩永隔一江水》这首在王洛宾的作品里并不显眼的歌,有可能成为人们挚爱的经典,永远地传唱下去。
小娟是金嗓子,是可能影响十年二十年,现在人听,现在人生了儿子女儿还可能听的金嗓子。在还没有足够的时间长度来证明这个论断之前,有一个人可以提供不太可靠的证明。这个人听过无数唱片(无数也有数,大概几千张吧)、写过民谣的专著(《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最终却成了小娟的铁杆,追随小娟从北京一路唱,一路听,一直听到云南。他说小娟的声音原本就这么好,现场听还要好,唱片都可以扔到垃圾箱里去。“听小娟就要听现场”,这个写文章叫袁越、写博客叫土摩托的家伙,几乎成了原教旨主义者。
某样东西能被极端到原教旨,说明这东西的确不一般,核心中一定暗藏极致。作为金嗓子,小娟与所有的金嗓子一样,纯净、毫无杂质,但她又与所有的金嗓子不同——她唱的平平常常,不奇不异,好像毫无技巧。唱得自然的金嗓子,以前也不少,但拿到小娟这里,全都会变得不同程度的夸张。
现在很少人这么唱了。听这些歌的时候我想,眩目的东西,亮丽的东西,奇异的东西,精妙的东西,这些时代的精彩充斥了我们的四周,但小娟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纯朴和简单,什么都不需要,只要那旋律和歌声,便已足够美。这已经不是歌唱,而是时下已罕见的生活状态。在繁华速变、目眩神迷的“闹世”,依然有人保持宁静、感受朴素之美。她的乐队也更沉静了。录制《如风往事》的时候,“山谷里的居民”还显露着鲜明的南美风格,琴声出跳亮耳,这张唱片却什么突出的风格都不给你,你不注意,几乎都感觉不到乐器的存在,但这不存在,却制造着前所未有的熨贴,音乐全傍歌而生,各呈各的不招惹人的平常模样。
《细说往事》细说的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歌,旋律那么美。回过头去看,上世纪80年代真是个旋律的年代,是手工作曲、人吟出调子、中文音律化为东方旋律的年代,今天这旋律,已经被电脑软件设计,世界时尚技巧、外来旋律节奏祸害得差不多了。
已经有很久,我们感受不到幸福。一切都极大丰富的时代,幸福却如此短缺。但小娟开始提供了,歌声中充满了幸福感。体会着幸福的同时,我也体会着危险。
这危险是:努力仿造原作的翻唱,是最低级的翻唱;只用音色去改变原唱的翻唱,是最低创造的翻唱。但小娟正迈向这一步。《再爱我一次》、《绿岛小夜曲》、《玻璃心》、《Blowing in the Wind》、《空白》、《野百合也有春天》、《梦田》,声音美是美,却没有多少意义。再这样多唱一二张,小娟就快被挥霍掉了。赶紧打住。
专辑名称:《匆匆》
演唱歌手:胡德夫
唱片公司:野火乐集
圣雄甘地去世时,爱因斯坦曾言:后人将难以相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人曾经存在于世。胡德夫于近30年的台湾歌坛属于同一个奇迹。1972~1976年,胡德夫与李双泽等发起“唱自己的歌”的运动,滥觞为台湾校园民歌。但他的第一张专辑的出版却花了30年。57岁老人的歌唱像高山大海,散发雄浑周正之魂魄。还能说什么?听吧,听到这张专辑是我们的幸运!
专辑名称:《胭脂北投》
演唱歌手:潘越云
唱片公司:滚石
潘越云有7张唱片最近再版并为内地引进,这是出版时间最早的一张。很奇怪最有代表性的《天天天蓝》没有在这一次的引进之列。这是一张“风尘味儿浓烈的概念专辑”。它的两个主角,台前的潘越云和台后的李寿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精致耐久的制作,大众化中带着异样的唱腔,近30年的星移斗转证明,潘越云的风韵为她所独有,轻易从一干女星中脱颖而出。
专辑名称:《倾陈》
演唱歌手:女声磁幻想
唱片公司:印音乐
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代表作者陈歌辛制作专辑,有创意,也很有意义。类似留存岁月、记录历史的事,在中国做得少。可该唱片制作过于注重音效,演唱过于注重音色,舍本逐末,音乐反倒被忘记了。一张半吊子夹生货,害的是发烧病,连唱片名称也被殃及:演唱者是小娴,一个因注重磁性而过于做作的女中音。
李皖,国内著名乐评人,《读书》专栏作家。著有《听者有心》、《我听到了幸福》、《民谣流域》等多部音乐评论集。现为《武汉晨报》常务副总编。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占普网
0 评论:
发表评论